您的位置:首页 >IT > 正文

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——评《北京晨报》创刊20周年特刊

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:2018-08-07 15:27:31

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——评《北京晨报》创刊20周年特刊

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——评《北京晨报》创刊20周年特刊

要想快速了解一座城市,观察它的发展,去读这座城市的报纸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在北京,《北京晨报》已成为北京人的“精神早餐”之一。2018年,这份“精神早餐”已经陪伴北京这座城市整整20年,在创刊20周年之际,《北京晨报》推出《廿念不忘》特刊,记录一份报纸与一座城市之间那些让人“念念不忘”的故事。

以人为本 聚焦城市发展

《北京晨报》的这份创刊20周年特刊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开篇的一个个人物。甫一开篇就请出了一个个与《北京晨报》渊源颇深的人物登场,邀请他们畅谈与这份报纸的故事以及对这份报纸的祝福与期许。

这些人物里有关注社情民意的科学技术界的政协委员朱良,参与北京市控烟立法修订、《北京控烟条例》起草、调研的参与者张建枢,联想控股董事长、执委会成员柳传志,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,国际钢琴大师郎朗……也有从警15年的东城交通支队东四大队副大队长任永杰,“西城大妈”的一员单雪清,第一批小巷管家朱桂椿……从如雷贯耳的专家、学者、人民公仆、企业家、文体明星,到为了北京的发展在自己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奉献者,这些不同领域的人与《北京晨报》的故事充满了生命力、人情味儿,亦反射出《北京晨报》多元化、多角度的报道态度。

这些人物都无一例外地肯定了《北京晨报》对媒体职责的担当、对自身品位的追求、对新闻的敏锐,同时,也表达了他们自身对这份报纸的喜爱。“西城大妈”单雪清说:“我们社区和家里都订了晨报,这可是咱老北京的报纸。每次看到和咱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,就感觉很亲切,觉得《北京晨报》真是一份接地气的好报纸。”

在这些人物讲述的故事中,我们看到《北京晨报》作为一份都市早报,关注着每一位为北京发展作出贡献的人,反映了北京方方面面的重大变化、市民生活质量的改善、社会新时尚的流行及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,成为各行各业与市民联系的平台。

着眼未来 记录时代变革

一个个人物讲完了他们与《北京晨报》的故事,特刊接下来以《致未来》《变局》《赋能》《独家技艺》为主题版块,着眼于教育、房地产、家居、互联网这些与百姓生活最密不可分的领域,可以使读者最快地了解到北京市的发展,体会都市变化的节奏和韵律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最后一个版块《独家技忆》定位为“科技互联20年行业特刊”,在回首自己20年来路的时候,《北京晨报》也认识到这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0年。多年来,《北京晨报》见证了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所带来的深刻改变,也记录了新技术、新思维为人们的生活所创造出的新图景。在互联网浪潮下,传统行业蜕变、新兴产业崛起,特刊聚焦零售、餐饮、物流、制造业、通信、金融、教育、医疗这些因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巨变的产业,提纲挈领地展示了互联网浪潮下传统行业的蜕变之路。

为充分展示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,特刊选取了数家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,如阿里巴巴、百度、腾讯、京东、小米、滴滴出行、360、苏宁易购、爱奇艺等。邀请企业负责人,以企业的互联网“拳头产品”为例,分享其互联网经营和发展的“独家技忆”。

由点及面,以小见大,通过对这些企业的“剖析”,让读者更具象化地看到互联网行业的崛起。而作为传统媒体,多年来关注互联网的崛起之路,深耕该话题,这些报道体现出《北京晨报》对于新兴行业的观察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。

通读《廿念不忘》特刊,我们与《北京晨报》一起见证了北京的发展。贴近时代,贴近生活,贴近市民,这是《北京晨报》不变的风格。新媒体时代,有一群人在认真办好一份报纸,还有一群人在坚持订报、读报,这是对所有报纸从业者的激励,更让人看到,传统媒体亦有广阔的未来和发展前景。

猜您喜欢

相关阅读